萨格勒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洁尘书房middot预告深入和浅出 [复制链接]

1#

我选取了9个分布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焦点,让它们构成一个在时间上相互关联、在空间上略有不同分布的阵列。这些个案由作品引出,但并不限于作品自身。我不追求文本细读,而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环绕于个案周遭的更丰富复杂的语境中,从一件作品导向更多作品,从更多作品导向文化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打算将每一个作品和个案,都凿成西洋镜暗箱上那些小孔。透过它们,读者可以窥见欧洲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景,可以窥见不同时期的历史表情。

——易丹

对于欧洲文化的研究普及在我国自清末以来开始见诸于学术界和大众话语场域,持续至近年更是成为一种潮流热象。然而这些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文字和书籍,大多要么流于网红式的轻佻放浪、要么困于学院式的艰涩空洞,更不必说其中因循守旧招致的套路和误区。

四川大学教授、学者、作家易丹的新作《西洋镜——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是其数十年在欧洲多地访学后,一次以全球化的视野,以去“欧洲中心主义”为前提,将历史和文化问题融入一种游学语境,翻越学院派高墙的尝试。

作为好友,作家洁尘“对于《西洋景》所呈现的格局和力度,一点不意外,同时对其轻盈曼妙的浅出姿态感到额外的欣喜。”因此,本月19日,她将邀请易丹教授做客轻安洁尘书房,结合多年访学经历,漫聊怎样通过欧洲的九个文化表情来梳理呈现欧洲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脉络。届时大家可以跟易丹教授一起来探讨关于欧洲文化的N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

这次有趣而多枝蔓的讨论,亦可以看做书房课程“洁尘的欧美经典女性作家探微”、“彭肜教授的欧洲美术馆之旅”的余韵接续,为进一步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史拓宽眼界加固框架。

洁尘和她的朋友们29

深入和浅出

——易丹教授新作

《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分享会

主持

洁尘

嘉宾

易丹

时间

·9·19

14:30—16:00

参与方式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预约席位

地点

轻安洁尘书房

(铁像寺路88号铁像寺水街4-1)

电话

-

作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求学始,易丹之后的“学习与研究,居然和欧洲有了脱不开的干系,教书、写作、论文、论著,都关涉欧洲。”年到年间,他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丹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的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担任访问学者,并多次参加荷兰、西班牙、波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学术机构举办的学术会议和讲座。

·年波恩大学

三、四十年来,易丹一直浸淫于欧洲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尽管从初中接触《海底两万里》开始就产生了对遥远欧洲的想象和迷恋,然而,学者的眼光和头脑也使得他对“欧罗巴”的观看一直保持了一种冷峻的距离感,也由此形成了他客观而前沿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成效。

·年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年希腊德尔菲

·年比利时根特

从起念构思到笔耕砚拓再到成书付梓达20年之久的《西洋景》便是其透视欧洲的一种“轻松”呈现。

因为欧洲文化地缘的模糊性及样貌的复杂性,易丹教授从起笔开始就不曾打算用“史”的结构来做铺陈安排。而是从古希腊开始直至当下,沿着时间线,选取了九个文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回望,来呈现自己对欧洲的理解。没有史论,却清晰勾画出欧洲历史文化的轮廓和线性图景。

尽管易丹表示,这9个样本的选取更多是出于兴趣,但实际上依旧有严肃的学术标准。它们大多不是传统意义上耳熟能详的经典,但一定是其存在历史坐标上的文化焦点。易丹以“美狄亚”的疯狂神话渲染了他者之境下的城邦国家认同;从万神殿的庄严神圣见证基督教从异邦邪教转化为欧洲正统的罗马历史进程;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折射出对地理大发现的想象和期待;《春》的古代再生描绘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美丽轮廓;贵族养成手册《廷臣之书》如何为“绅士”与“沙龙”文化奠基;无忧宫象征的启蒙时代的美好*治神话;《弗兰肯斯坦》成就的工业革命浪漫狂想及对人类科技发展的预见和质疑;《红》所呈现的影音叙事的魅力与缺憾;以及乌克兰民谣《》所反映的*治矛盾。

这些文化样本涵盖了戏剧、建筑、小说、游记、论著、绘画、电影、流行音乐等多种艺术种类,然而却抛却了对样本单一艺术性的探讨,而更着重于其审美背后的文化现实,及其在欧洲发展史上的事件性意义。同时,这本书也是欧美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和解构各种神话与迷思的学术成果的介绍,持有深刻的批判、自省、反思态度。

·年哈佛大学

·年鲁汶大学

·年佛罗伦萨

这样深邃的内容,如此精彩的“西洋景”如何最大限度吸引观者,而不仅仅只将其囿于学术的高墙和少数专业的口味?易丹找到了一条将学术思想和个人感悟相结合的路径。“因此在行文中,我也加入了对自己在欧洲工作和生活游历的记述。这本书的构思,避开了欧洲文化的概括性课题,使用了“文化表情”这样的感性说法。”事实上读者在阅读这本抛却了专业术语的专著中,所体会到的代入效应及精准、厚实又不失机趣的行文也确实首先保证了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

·年华沙大学

西洋景从西方传入中国,是电影诞生之前窥见大洋之外欧美风物的一种时髦途径。19日,让我们一同随易丹教授“西洋景”中的一个个精心雕凿的“孔洞”,领略欧洲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景及不同时期的历史表情。

-洁尘有约-

在书上市的第一时间,我就在网上买了易丹教授的新书《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读的过程中,我忍不住几次私信易教授表达作为读者的激动和敬佩。待到最后读完,反而冷静了,然后告诉自己,这不是一本可以只读一遍的书,须得反复阅读仔细琢磨。这不是说这本书是艰涩的。确实,它有着深邃的品质,但是,它同时拥有友好的界面,是一本致密的文本感、迅捷的速度感以及某种微妙的智力的欣快感交相融汇的著作。

易丹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赴美留学,属于新时期最早的公派留学生群体。回国后,32岁成为四川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在文化圈,大家对于易丹的熟悉还在于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和编剧。锐气、敏思、才华横溢、妙语连珠,这是很多人对易教授的印象。前段时间,有媒体宣传《西洋景》的时候,标题有“川大才子易丹新近出书”这种说法,有朋友跟我私下议论,现在还把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易丹教授称为“川大才子”是不是不太妥当?我也这么认为,但可见青年易丹的逸群之才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多么深刻。

这些年很少见到易教授,偶尔见一次,问其近况,回答是在写书。确实,易丹教授已经埋首书房很久了,细细整理其多年来的访学、阅读和思考。现在,这本书摆在了面前。作为多年的朋友和读者,对于《西洋景》所呈现的格局和力度,也就是它的深入,我一点不意外,同时对其轻盈曼妙的浅出姿态感到额外的欣喜。学院历来有高墙,资格的学院派教授易丹却成功地翻出了这道高墙。

这次我邀请易丹教授来到轻安·洁尘书房,和我们大家聊一聊他是怎样通过欧洲的九个文化表情来梳理呈现欧洲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脉络。新闻术语中有五个W的说法: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朱子说,“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在这场分享会上,大家可以跟易丹教授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欧洲文化的N个W,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嘉宾-

易丹

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讲授有关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电影与戏剧理论、电视剧创作等课程,有多种论著、论文出版。

国外访学经历

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年,加拿大国际加拿大研究特别奖学金访问学者。

年,丹麦奥尔堡大学访问学者。

年,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年,意大利欧洲大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年,比利时根特大学访问学者。

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访问学者。

年,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

年,比利时鲁汶大学访问学者。

曾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莱顿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根特大学,西班牙格伦纳达大学,以及波兰华沙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

-互动邀约-

新闻术语中有五个W的说法,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欢迎您在公号文末留言,就《西洋景》提出您的一个W。分享会现场我们将就此展开互动讨论。

易丹教授著作在活动现场同步签售

《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

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面透镜,九段传奇汇成千年的风景。

融学术知识与个人游记为一炉,别开生面的欧洲文化普及读物。

1.

为什么《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不是来自希腊,而是来自异邦?为什么最开始属于异教的基督教,会成为罗马帝国最高统治权力的一部分?为什么莎士比亚要把奥赛罗设定为一个摩尔人?本书将这些问题放置回欧洲文化史的广阔背景中,做出了多角度的回答。

2.

书中的九个文化样本涵盖了戏剧、小说、建筑、电影等多个方向,契合了不同时期中的欧洲艺术潮流。这种开阔的视野使读者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欧洲文化,不仅看到这些作品的艺术特征,也看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局势。

3.

从欧洲文化的局部出发,将学术论证与个人感悟相结合的手法,令读者在体会到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能对欧洲文化产生更具体、更有现实感的认知。

《西洋景——欧洲的9个文化表情》作者签名版

微店亦有销售,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