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格勒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晋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危险的女性写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栾颖新

安妮·埃尔诺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当代作家。在阅读埃尔诺时,我首先体会到的是地理上的亲近感。我的博士论文与诺曼底有关,为了查阅档案,我常去鲁昂(Rouen,诺曼底大区首府,海滨塞纳省档案馆在鲁昂)。我从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乘火车,车厢广播报着站名,“本次列车开往勒阿弗尔,途径鲁昂、伊沃托……”埃尔诺的写作与她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她写她生活过的地方,尤其是她度过童年和青年的诺曼底和她从年开始居住的巴黎近郊塞尔吉(Cergy)。

安妮·埃尔诺

法国社会的“内部移民”

安妮·埃尔诺年出生于利勒博纳(Lillebonne,位于诺曼底大区,埃尔诺出生时属于下塞纳省,行政改革后属于海滨塞纳省)。埃尔诺是她婚后的夫姓,她出生时的姓是杜切奈(Duchesne)。她的父母在利勒博纳经营兼营杂货的小咖啡馆。年,她的父母搬到诺曼底小城伊沃托(Yvetot),继续经营杂货咖啡店。埃尔诺在年的采访中提到:虽然她不是在伊沃托出生的,她觉得伊沃托是她的“起源之城”(lavilled’origine)。

直到去鲁昂读高中和大学,埃尔诺一直住在伊沃托。她从6岁起进入圣米歇尔寄宿学校,直到高中毕业会考,埃尔诺一直在这所私立天主教学校就读。埃尔诺进入这所学校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这所学校离她家很近,其次是她的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非常重视教育。在埃尔诺的第一部作品《空柜》(年)、《位置》(年)和《一个女人》(年)中,她着重描写她的父母、学校和诺曼底构成的世界。用她的话来说,那是“被统治者的世界”。埃尔诺写这些作品时,已经离开了“平民阶层”,她因此说自己是法国社会“内部的移民”。年,她从鲁昂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年考取中学教师资格证(Capes),年通过了更具选拔性的教师资格考试(agrégation)。年,她与资产阶级出身的菲利普·埃尔诺结婚。工作和婚姻都让埃尔诺脱离了她父母所在的阶层。

《一个男人的位置》,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埃尔诺是法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她的写作与她的女性身份和体验紧密相关。埃尔诺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创作,34岁出版第一本书。此后,她持续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描写跨阶层的耻感,讲述自己作为女性在婚姻、情感和社会中的挣扎和对自由的追求,讨论写作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她的书写从个人经历出发,但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展现出普遍性。她写出大部分人难以启齿、但可能确实有过的经历,给那些剧烈又模糊的情绪以形状。我跟埃尔诺不是一代人,有着各自的母语,但这丝毫不妨碍我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我作为女性,作为人,通过阅读与她的书写相通。

《一个女人的故事》,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对女性作家身份的自觉

埃尔诺对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身份的自觉和承认经历了一个过程。她不认为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时代有文学理想,当时她从未说过“我要成为作家”,而是更谦虚地说:“我想写书。”年,她写道:“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作家(écrivain),我只是一个写作的人,是一个应当写作的人。”

年,埃尔诺在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承认自己“之前错了”,她一度厌恶自己被跟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因为当时觉得被当作女性作家是一种贬低。她坦言法国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对女性承认得不够。在写作领域,文学评论者吝惜“作家”这一称谓,女性写作者往往被称为“女小说家”(romancière),好像女性作者不配被称为作家。埃尔诺说自己已经40多年没有写过小说了,还是被称为女小说家。现在她承认自己是作家,而且是“女性作家”(écrivaine),接受女性身份。她觉得女作家还不够多,还应该有更多。

埃尔诺在出道之前已经有了走向写作的准备和尝试。埃尔诺是事实上的独生女,她在孤独中大量阅读。她父母在她出生之前有过一个早夭的女儿,埃尔诺10岁时偶然得知这件事,她以此为题材写了《另一个女儿》(年)。埃尔诺的母亲喜欢阅读,而且对埃尔诺的阅读不加限制,埃尔诺9岁就读了《飘》,阅读是她日后走向写作的最初准备。10岁时她写过两篇短篇小说,13岁时写过一个长篇小说的开头。

年埃尔诺本科毕业,写完一部小说,她找朋友借打字机,偷偷打完书稿,请朋友保密。她把小说投到瑟伊出版社,但被拒稿了。瑟伊的拒稿没有浇灭埃尔诺写作的热情,她没有放弃写作,然而却对她产生另一方面的影响——年埃尔诺在写作日志中写道:“我或许是因为被拒稿才结婚的。”结婚后,因为菲利普在安西找到工作,埃尔诺因此搬家。年,菲利普工作调动到了巴黎近郊的新城塞尔吉,埃尔诺又一次随丈夫搬家。

埃尔诺通过电子邮件与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伊夫·热奈对谈,她在对谈集《写作是一把刀》(年)中回忆这段婚姻:“在25岁到40岁的这段时间里,我很难连续写作。我过着众多年轻女性曾经过过、现在仍在过着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又自由又幸福:在外面有份工作(教书)、照顾孩子(两个)、采购和做饭。”她在年在回忆自己的文学历程时写到:“生活里有太多事要做了,时间碎片化,女性就过着这样的日子。当时还没有人质疑这种状态。我没法写作,因为要写作就需要一个人待着,需要时间,需要集中精神。可是我要带孩子打疫苗,要备课,要把购物车填满,这些都跟写作所需的状态不兼容。”年她写道:“我被关在了婚姻了,菲利普对我既没有爱也没有尊重。”

Lesarmoirsvides(《空柜》)法文原著

年至年,埃尔诺悄悄地写《空柜》。她放弃了博士论文,转向创作。年3月,她在日记中写:“大学教授,说到底,我清楚我其实并不那么想当。”年,伽里玛出版社决定出版《空柜》。书即将出版时,埃尔诺一度感到羞耻,“好像我做的一件坏事就要被公布于世了”。但她从未想过要用笔名,“我应该承认我写的东西,直面来自家庭和职场的冲击”。埃尔诺从亲身经历出发,她的写作带有极强的自传性色彩。最初她的作品里的主角还有一个名字,后来她开始用第一人称叙述,虚构与真实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从《位置》开始,埃尔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自传性文体。埃尔诺笔下的“我”既是个人的,又是普遍的。

LaPlace(《位置》,新出中文版译为《一个男人的位置》)法文原著

“我只能危险地写作”

埃尔诺出版了20多部作品,但她在退休之前都不是全职写作,她一直在当老师,教文学。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埃尔诺教了十年中学,后来她在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工作,直到退休。暑假备课、写教案,平时改作业,跟学生没有面对面的接触。

年《空柜》进入了龚古尔奖候选名单,当时她非常希望能拿奖,因为获奖意味着可以不再教书、全职写作。但她并没有获奖。她清醒地意识到钱非常重要,“选择就这么几种:靠写书活着(刚出道就能做到的人极少)、靠国家养着(领补助、助学金)、靠一个能挣够两个人花的钱的人养着,这个人可能是丈夫、情人或女人,或者是有份工作。”埃尔诺最终的选择是自己工作。在写作之外有份工作,意味着经济独立,而且可以不顾文学圈的评价,不考虑读者的好恶,在创作上掌握自主权。“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我只有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写作。”

在年《悠悠岁月》出版之前,埃尔诺的作品多引起争议,甚至是批评。《纯粹激情》(年)写她与驻巴黎的已婚苏联外交官的情感经历,《事件》(年出版,去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正发生》由此书改编)写她在堕胎尚未合法的年代堕胎的经历。文学批评往往从性别角度矮化她的创作,觉得她的作品是“轻佻少女”(midinette)之作。埃尔诺写道:“我非常清楚地记得18年前《解放报》对《位置》的评价,读到那句小气、瞧不起人又高高在上的话,我非常痛苦。”

由安妮·埃尔诺作品《事件》改编的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电影《正发生》海报

但是这些批评没有击退埃尔诺:“被媒体上的文学评论瞧不起和辱骂,对我而言这都说得通,这些反而让我在写作中变得更强了。”埃尔诺有很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她们写信给埃尔诺,“您替我写作”,“这本书写的就是我”。年《悠悠岁月》出版,这部带有社会学视角和历史学野心的无人称“社会自传”为埃尔诺赢得了包括杜拉斯奖在内的三个文学奖,文学评论对埃尔诺的态度开始转向,文学研究也开始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